11月11日,2023年上海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讨会在学校报告厅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交流生物医学工程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探讨学科发展方向和产业转化前景。
生物医学工程领域12位知名专家学者受邀在本次研讨会上进行学术报告,吸引了200余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医院、产业界的嘉宾齐聚一堂,针对重大疾病的监测、诊断以及治疗领域最新进展,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研讨会同时以视频、图片两种形式进行线上直播与同步转播,共计4万余人次线上观看。开幕式由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上科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执行院长胡鹏主持。
上科大党委书记李儒新在开幕致辞上,以2023年诺贝尔奖三位得主研究的阿秒光脉冲技术为例,此技术通过捕获电子高速运动,有望对疾病的精准诊断作出贡献,体现了生物医学工程跨学科多模态、医工交叉、诊疗一体的巨大发展潜力。他回顾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与上科大同频共振、上下求索的漫漫十载成长之路,期待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未来为上科大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平台注入新的动能。
大会主席、上科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创始院长沈定刚向与会人员介绍bat365官网登录入口的成立背景与发展情况。
大会聚焦“精准医疗”、“诊疗一体”、“医学影像”及“创新系统与影像方法”四大板块,通过主题报告展示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最新进展。各个主旨报告围绕“健康中国”的核心主题,百花齐放,精彩纷呈。“健康中国”的实现离不开科技的保驾护航。改善医疗水平、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漫长的征程,也是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推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开放、创新、合作的精神,这也是举办上科大生医工研讨会的初衷。
在“精准医疗”版块,报告聚焦利用影像技术、数字化、药物递送创制新疗法,提高诊疗的精准性。复旦大学田梅教授从基因组到表型组,介绍了分子影像的机遇与挑战;清华大学廖洪恩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数智化微创精准诊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期待这项技术突破传统意义微创手术概念,开拓新型微创高精度诊疗一体化领域;浙江大学顾臻教授从“智能胰岛素贴片”与癌症免疫调节药物的局部和靶向递送两方面阐明其课题组研究的生理响应性药物递释系统。
“诊疗一体化”版块则探讨通过先进成像技术与精密算法落地解决医疗难题,体现了生医工“源于临床,高于临床,服务临床”的重要特点。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卢虹冰教授聚焦“X 射线激发光学成像及光动力学治疗研究”,利用新型纳米材料与 XLCT 算法解决紫外-可见-近红外光有限组织穿透深度的难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娄昕教授就“磁共振引导聚焦超声神经调控治疗临床应用进展”进行报告,通过“功能-结构-网络”多模态 MR 评估方法揭示震颤改善神经重塑机制。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周欣教授介绍了“人体肺部多核 MRI 及临床应用”,围绕解决肺部医学影像中“看得见、看得快、看得全”的科学难题,成功研制全球唯一获批的临床肺部气体 MRI 系统,为肺部重大疾病的功能影像学评估提供全新的医疗装备。
在“医学影像”版块,报告针对临床痛点问题,呼吁扩大和加深先进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促进先进医学影像技术的临床转化。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龚启勇教授从精神影像学基础理论出发,对发病机制探索、临床分型、发病风险、预后评估以及影像引导的精准干预等方面的发展与前景做了概述和展望。清华大学罗建文教授聚焦医学超声成像方面,介绍了其团队在弹性成像和微血管成像方面的研究工作。浙江大学吴丹教授介绍了其开发的基于弥散磁共振的微结构成像技术和强梯度线圈来研究大脑微结构特征,有力推进了“虚拟病理”诊断。
“创新系统与影像方法”版块则展望了创新性穿戴设备与成像技术在推动科学研究成果实现临床转化的广阔前景。香港中文大学张元亭教授从心脑血管健康工程讲起,延伸至智能可穿戴技术与应用,为实施具有预防性、预测性、精确性、普遍性、个体化、先行性、参与性和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范式提供一种潜在解决路径。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张珽教授分享柔性智能可穿戴感知器件与微系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如何将其推向工程化和产业应用。北京大学韩鸿宾教授的研究聚焦于“脑研究最后高地”脑细胞外间隙,介绍脑细胞外间隙成像探测新技术与研究进展。
与会专家以专业视角阐明己见,分享内容高屋建瓴、聚零为整,给在座的学者们呈现了一场高水准的学术盛宴,引发了与会者们对转化应用的热烈讨论和深入思考。会议最后,胡鹏致闭幕辞,他再次对各位嘉宾、参会人员、工作人员表示感谢,并为本次研讨会线下线上参会人数再创新高表示祝贺。
本次大会为推进临床转化研究、打造科技创新链条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为与会者创造思想交融的机会。同时,线下线上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彰显了上科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在生医工领域内影响力的逐步提升。学院将坚守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初心,不断向建设全国顶尖、世界一流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目标迈进。
上科大bat365官网登录入口成立以来,学院致力于建设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物医学工程创新平台,以医学影像、智能医学、智慧仪器三大方向为主要的学科方向,全程全栈聚焦生物医学影像,进行产业技术源头创新。至今,学院已获批两项中国脑计划重大项目/课题,与联影集团共同打造医疗装备创新高地,同时与上海临床研究中心紧密合作,开展融合创新,为国家、上海发展战略及社会经济发展服务。